编者按:2022 年 2 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三年级的胡帆同学来到微软亚洲研究院数据、知识与智能组实习。这是一段难忘的实习经历,微软亚洲研究院自由、平等、开放的氛围让他印象深刻。现在,让我们跟随胡帆同学的文字,一起回顾他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科研与生活。
微软亚洲研究院是我的第一段实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
记得年初的那天傍晚,我正在实验室和同门闲聊,突然手机铃声响起,我和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缘分就从这时开始了。
电话那头正是我未来的 mentor,王焱林老师。我们简单地聊了聊我做过的项目,我当时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太紧张了。老师可能也察觉到了我的紧张,语气很和蔼,循循善诱,我的心情也逐渐平静。第一轮面试差不多半个小时。之后第二轮面试官是杜仑老师,同样聊了聊项目,另外杜老师还问了一些机器学习相关的知识。
面试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十分幸运自己最终能够被录用(真的很感激)。
最初来到微软亚洲研究院这个在我心中有些神圣的地方,我其实有些忐忑不安的,mentor 召集了我们几个实习生一起吃饭,我也认识了同组的石恩升师兄和汪睿昕。在交流中,我对微软也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从工作环境聊到美食咖啡,从学术论文聊到职业规划,我也再没有了最初的忐忑,逐渐融入了这个大群体。在这里十分感谢王焱林老师和恩升师兄。
早春时节,北京经常下雪,春节的装扮还在。
恩升师兄拉我进了实习生约饭群,在一次次的约饭中,我也认识了很多优秀又可爱的实习生。我们一起约饭,一起出去玩剧本杀,一起去打羽毛球,感觉大家在科研之余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
我的科研工作也稳步推进。之前我更倾向于独自做研究,现在我才明白,一定要多和别人讨论,才能发现自己考虑不周的地方。在我调研文献做实验的过程中,mentor 和组里其他小伙伴给了我很大帮助。我自己可能有很多想法,每周一次的例会,焱林老师和杜老师都会把我不成熟的 idea 否定,并且给我很有建设性的思路,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哈哈,真的非常感谢两位老师。
北京的暮春时节,花儿凋谢,绿叶开始繁茂,但是疫情也突然变得严重,海淀区升级中高风险地区,大家都开始居家办公。
我们的讨论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这时,我的第一篇论文正是完稿的关键时期,这期间最令我感动的是,论文里的每一句话,指导我科研工作的焱林老师和纽卡斯特大学张洪宇老师都逐字逐句审阅,给我具体且善良的意见。记得 5 月 6 日晚上,老师修改我的论文到深夜两点,真的令我非常感动。尽管我写的还很稚嫩,他们也不厌其烦,耐心细致。
时间不知不觉来到盛夏,送走了一批实习生,又来了一批新的实习生。我觉得微软亚洲研究院最令我欣赏的一点,就是这里没有严格的等级划分,你可以随时去找 mentor 聊天,大家畅谈科研学术。这里学术氛围之浓,甚至吃饭走路时都能听到零零散散的学术讨论,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目标努力前进。
终于还是到了分别的时候,想到我的 mentor,想到这里可爱的人们,想到茶水间琳琅满目的零食水果,想到舒适的午休睡眠舱,想到各种 A100、V100 服务器,我的内心十分不舍。
非常开心能遇到这样一群可爱的人,感恩那段和大家真诚沟通的时光,祝你们学术顺利,paper 多多,offer 多多,生活幸福,平安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