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亚洲研究院“明日之星”实习生项目

实习生活动合集:青春沸腾热烈,与你携手奔跑

分享这个页面

“Work hard, play harder! ”这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重要文化,也是实习生们工作和生活的最佳注解。在这里,实习生们不仅在研究员的带领下探索领域前沿,也结识了来自不同高校、不同领域的志同道合的伙伴。这里有笑声不断的节日派对,有挑战自我的 DIY 工作坊,有补充知识的技术充电站,有开拓视野的读书分享会……青春沸腾热烈,我们与你一起书写回忆!

系列一:时令限定活动

夏日出逃企划

7 月 27 日 夏日派对

给炎炎夏日加点料!短暂地从工作中逃离,实习生们加入了这场超酷超 high 的夏日派对!品尝完丰富的零食甜点后,同学们开启自我介绍暖场环节,与身边的小伙伴相互分享自己的爱好,彼此逐渐熟悉起来。

两场游戏让场内欢乐不断。经典的逢 7 拍手游戏紧张刺激,站到最后的同学们获得奖品券一张;在你画我猜环节,抽象的画作让同学们哄堂大笑,精准的猜测也引起掌声一片。游戏获胜的同学还额外兑换到了多肉、日历、解压玩具等等精美奖品。

游戏结束后,同学们聚集在一起相互分享自己在这个夏季想达成的目标,交换了彼此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大家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离彼此也更近了一步。

a group of people

a group of people

a group of people in a room

拿起麦克风,来场律动狂欢

8 月 25 日 音乐节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不止有科研,还有可以一展歌喉的音乐节!来尽情释放多巴胺!

同学们登台表演,从民谣独唱到古韵舞蹈,从怀旧粤语到摇滚乐队,各式曲目应有尽有,大家在舞台上尽情挥洒自己的热情与才华,音乐舞台快乐而富有感染力。还有小伙伴随着音乐翩然起舞,将活动推向高潮。在听歌识曲环节,现场涌现多位中华小曲库,斩获由活动组特制的纪念小礼物。最后,由实习生们组建的没空一起玩儿乐队带来《彗星》、《Surfing Rock》、《黑色柳丁》等歌曲,带着难忘的音乐时光走向尾声。在荧光棒的点点灯光中,大家共同编制了一份浪漫的夏日回忆。

a woman dancing
a group of people standing in a room
a group of people sitting in front of a crowd

收获的季节,体验手作的快乐

9 月 20 日 中秋节 DIY 工作坊

花好月圆人长久。同学们在实习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个中秋节,大家也团聚在一起共庆佳节。

猜灯谜环节采取积分制比赛,拿到相应积分的同学可以兑换小礼物。面对烧脑的谜面,大家各显神通,展开激烈的角逐。活动的重头戏是 DIY 环节!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共同制作冰皮月饼和花灯。借助彩纸、剪刀、胶水等工具,一盏盏精美的花灯在大家手中诞生。花灯形状各异,有活泼可爱的动物,也有寓意吉祥的图形。冰皮 Q 弹软糯,馅料香甜细腻,大家一边制作一边交流,有说有笑,制作完毕后,还互相交换品尝彼此的“作品”,分享劳动成果的喜悦。

a group of people
a man
a group of people standing in a room

系列二:Tech Talk

欢迎来到知识加油站!实习生 Tech Talk 每月定期邀请研究员、实习生为大家带来科学技术领域的英文演讲。实习生可以通过 Tech Talk 积累大型演讲的经验,锻炼英语公众演讲技巧,在交流中了解学科前沿,加深对于研究领域和相关论文的理解。

效率翻倍!文献阅读工具大揭秘

7 月 14 日 第 43 期 Tech Talk

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两位优秀实习生——来自自然语言计算组的杨景涵和视觉计算组的张博文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波超大安利,推荐了他们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阅读文献辅助工具。

与 ArXiv 或 Zotero 等工具相比,Twitter 显然是一个相当“非主流”的文献阅读工具。但杨景涵认为,Twitter 的功能非常强大。Twitter 因其在人群中普及度很好,自身就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内容库,非常适合关注实时内容和进行学术搜索。而它的社交媒体属性又使摘要和评价论文更为有效,用户甚至可以用 Twitter 来求职和学习前沿动态。

张博文介绍了自己主要使用的两个工具:ReadPaper 和 Hugging Face 。ReadPaper 在搜索、浏览、引文识别、协作等方面具有很强大的功能。而 Hugging Face 是一个网站,许多官方学术账号会定期在网站上发布最新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同时,Hugging Face 还会根据用户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兴趣为用户个性化推荐相关前沿动态。

a group of people
a group of people

提示工程的无尽想象力

8 月 18 日 第 44 期 Tech Talk

在题为“Beyond Prompt Engineering: The Methodology and Tricks”的分享中,微软亚洲研究院高级研发工程师吴文珊分享了一种将提示工程提升到全新水平的实用方法,使其与软件工程的原理保持一致。对于特定任务,则可以采取格式化技术、利用符号、创造性地塑造输入信息等方法来定制提示,帮助模型更好地理解任务需求并实现预期效果。她强调了将创造力和一丝不苟的注意力融入提示工程的重要性,并鼓励大家要善于在细节之中寻求突破。

a man and an woman posing for a camera
a group of people sitting at a table in a room

系列三:读书会

工作之余,来一起读书吧!实习生读书会不定期邀请实习生作为讲者来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体验,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观点的火花。主题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文学、科技、伦理等多个领域。读书会旨在为实习生提供分享读书学习心得的交流平台,为实习生提供探索不同领域、开拓学科视野、进行朋辈交流的绝佳机会。

以学术的视角走近粉丝文化

7 月 21 日 第 5 期读书会

粉丝和网络同人也可以成为研究对象吗?来自创新工程组的申屠泥为大家带来粉丝研究的开山之作——亨利·詹金斯的《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分享她对于粉丝文化的见解。

申屠泥从“粉丝”的定义入手,“粉丝”的定义源于“狂热者”一词,意指对某些主题(特别是主流艺术和文学之外的主题)有着极度热情和狂热的人。在主导文化的等级秩序下,粉丝担心自己的文化受到侵犯,便会挪用并重新解读通俗文本,通过将自己的爱好与传统高雅文化联系起来、在粉丝群体内部进行严格的等级区分等方式追求粉丝群体内部的自我认同。最后,申屠泥还将时下流行的耽美文化与女性主义结合起来讨论。

a group of people sitting at a desk in front of a computer

在科幻世界里重拾激动与陶醉

9 月 26 日 第 6 期读书会

21 世纪,如果还有一类文本能够重新唤起人类在第一次接触神话那般的激动和陶醉,或许就是科幻。

来自公共关系组的常天喆从刘慈欣的科幻随笔集《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出发,伴着对于不同种类科幻作品的探讨,从科技、文学和哲学多个维度探讨科幻题材本身的内在尺度和其中潜藏的未来图景。常天喆认为,科幻文体在艺术史中的定位遭到了错估,科幻具有“科学”“文学”“哲学”三位一体的内核,并引用刘慈欣的话语指出“好的科幻的表现对象不是科学现象或者科学技术,而是科学理念”。他向大家介绍了两位知名科幻作家亚瑟·查尔斯·克拉克和艾萨克·阿西莫夫,又结合时下流行的科幻作品为大家进行细致的讲解与分析。

a group of people

微软亚洲研究院自 1998 年成立以来,启动了面向亚太区高校博士生、硕士生、和优秀本科生的“明日之星”实习生项目。”明日之星”项目自启动以来,研究院每年提供 400 余个实习机会给亚太地区重点高校的优秀学子。二十余年间,微软亚洲研究院接待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香港大学等 300 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实习学生,这其中有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瑞士、澳大利亚等 20 多个国家的学生,这为中国学生提供了在世界一流的实验室与世界各国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机会,为高素质计算机人才的培美引入全新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