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过的人,或多或少都有着“母校”情结。20年间,微软亚洲研究院为中国和世界培养出了一大批计算机领域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恰如一席“流动的盛宴”,这里走出的每个人都带着独特基因。
2016年11月,微软亚洲研究院院友会正式成立。该项目的负责人是江湖人称“马歆姐”、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总监马歆。这位已在这里工作了19年的“年轻老员工”,成功搭建了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中国高校间的合作平台,而随着院友会的建立,她又多了一个头衔:微软亚洲研究院院友会常务副秘书长。
成立,酝酿了十年
马歆与院友会的“情缘”开启于2007年。时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的沈向洋与她探讨了成立院友会的想法,沈向洋也预见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培养的大量优秀人才,一定会开枝散叶到中国乃至全球的学术界和产业界,如果能够搭建一个平台将大家连接在一起,那么定会意义非凡。
马歆是个行动派,她开始设计网站、建立数据库,并陆续组织了一些院友活动。彼时的院友会主要面向实习生,也算是后来院友会的雏形。
2016年,院友会正式成立,当院友们重聚时,大家不禁感叹:原来这里走出了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据统计,在目前的7,000多名院友中,有200多位院友在世界各地的顶尖高校执教,超过65位院友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认可,包括入选中国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基金,以及荣获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院士、美国计算机协会(ACM)院士、美国人工智能学会(AAAI)院士等称号;在产业界,超过20位院友在互联网企业担任CXO,范围几乎覆盖全部中国最顶尖的互联网企业;更有115余位院友在创业大潮中开拓创新,至少有5位是独角兽公司的创始人。从微软亚洲研究院走出的实习生中,也有500多名现在活跃在中国IT产业的各大企业。
院友会成立伊始,马歆开始了忙碌、充实、快乐,也有些琐碎的院友会工作。从定义院友属性、与院友建立联系,到完善院友会机制等等,她希望尽全力建立一个满足大家期望的院友会。
对于一个企业研究院,一个学术创新和交流的机构,到底什么样的人算是院友?经过多方商讨,院友被划分为三类: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前员工;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了三个月及以上的实习生;在研究院交流超过三个月的访问学者。通过院友会,他们与“组织”建立了联系,也找到了失散多年的“战友”。
相聚,聊科技也“走心”
院友相聚,是让马歆觉得最欢乐的事。
线上,名为“西码会”的微信群将大家汇聚其中。西格玛大厦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诞生地,院友会也因而简称为“西码会”。当然,一两个群远远装不下数量庞大的院友们,于是,有院友专门开发了一个让微信消息跨群同步的小机器人,让大家可以随时畅聊。
与此同时,线下活动也在有条不紊地展开。除了北京,西雅图、硅谷、深圳、杭州、上海等地亦有分会组织活动。
技术一直是院友们绕不开的话题。业界趋势、行业热点、创业投资……在马歆看来,大家聊到的内容比诸多峰会、论坛更精彩,可谓真正的高端闭门会议。也有许多“走心”的团聚,回忆起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岁月,爆料当年的各种糗事,时光就彷佛倒流一般。
各分会的活动都各有特色。在西雅图,对于远在国外的华人,院友会的活动让他们格外有大家庭般的归属感。暑假的户外烧烤、春节的团聚拜年等等,院友们都会带着家人参加。而在硅谷和深圳,行业话题、创业视角是这两个城市院友的最爱,院友会就曾在硅谷组织了关于无人驾驶的分享会。
带着学术合作多年工作的惯性,马歆也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活动。在杭州,在院友王坚博士发起的2050大会上,微软亚洲研究院院友会与其他机构一道,响应着“青年因科技而团聚”的号召;在上海,院友会与院友企业氪信科技一起发起了青年AI科学家联盟·梧桐汇,期待汇聚更多的AI顶尖人才。
“我们希望院友会可以为院友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同时也带动更多人加入到科技创新的行列中”,马歆说。
成长,重新定义“成功”
不知不觉间院友会已经走过了三个年头,院友会践行着它的使命——以微软亚洲研究院为纽带和平台,汇聚院友、集思广益、交流协作,搭建一个广泛汇聚院友智慧,积极分享经验与资源,坦诚交流技术洞察的平台。
随着院友会工作的推进,马歆发现,不仅院友们找到了归属感,能够从中汲取营养、共同成长,微软亚洲研究院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凝聚力,而她本人也从中收获颇多,工作得到热心院友的大力支持。
马歆从事学术合作方面的工作近20年,接触最多的是学术界的老师、学生以及政府部门的合作伙伴。组建院友会后,她接触到了更多创业公司、行业内的其他大公司、乃至行业之外的其他组织机构,得以从外部的视角来看微软亚洲研究院。
马歆常听到院友说: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日子太难忘了。前沿、创新、纯粹、开放、自由,在这里的岁月,成为很多院友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岁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马歆一直觉得微软亚洲研究院很好,但到底有多好、好在哪里,其实她并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衡量。跟大家一起回忆起当年,她发现自己比以前更加懂得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好,也发现了这里永葆卓越的奥秘。
马歆的另一收获在于对“成功”有了更多元化的理解:世俗意义的“成功”并非其唯一读解,许多院友在用自己的行动重新定义它。譬如王坚博士为年轻人提供创新的舞台,孙冰成立一亩童书馆,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中英文阅读环境,宋罗兰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等。微软亚洲研究院院友会的价值观也与之非常契合——希望在助力院友成长的同时,能够与院友们共同回馈社会,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
2019,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在院友会,马歆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最活跃的总是相对早期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的“资深院友”,大多年轻院友还是略显羞涩;他们希望向前辈们学习,但较少发声。因此,在2019年的院友会规划中,她希望进一步加强对年轻院友们的支持。
事实上,2018年5月,微软亚洲研究院院友会就设立了首个院友会奖学金,并启动了“终身馒头计划”。院友会奖学金由院友出资设立,旨在为计算机领域的“明日之星”提供更大的实践、探索和创新的平台,助力他们成长为未来的行业精英。“终身馒头计划”也是微软亚洲研究院优良的“Mentor”传统的延续,期待以院友的力量,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优秀实习生提供更多发展指导。
院友会的发展让马歆很有成就感,这也让她决定,2019年要在院友会上倾注更多精力,更多地关注院友们的成长。除了为年轻院友、学生提供更多机会,院友会也将进一步拓展沟通渠道,完善内部架构,组织更多有针对性的活动。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近20年的工作中,无论是学术合作方面的项目还是院友会的繁琐事宜,都让马歆获益良多。同时,作为一名计算机领域的女性工作者,马歆也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在IT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女性在相关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已经发生了转变,职业发展迎来了最好时机。希望心怀科技梦想、从事计算机工作的女性和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女同学们可以打破偏见,勇敢抓住职业机会,相信自己,发挥优势,坚持梦想,不断成长为更加优秀的自己。”